“珊瑚”港人熟悉的快餐品牌的本土連鎖,他家可以生產快餐“平,靚,正”來形容,這是充滿當地特色,選擇,價格低廉。甚至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自1968年至今,半個世紀以來大家樂見證香港快餐業的成長,同時可以反映一個香港作為城市經濟發展和香港人自己生活學習習慣的演變。
啟地香港人民食堂: “食品王國”第一基勒是賣漢堡嗎?
咕嚕肉,玉米棒,豬排飯... 這些都在家庭菜單上,從照顧工人的食物到照顧一日三餐。
品牌,無論它是如何發展壯大,如何在各個時期,承擔“香港人的食堂,”這個角色?
《香港人的大食堂——再創嘗樂新世紀》以口述曆史的方式,訪問了大家樂的創辦人、家族成員、已退休員工、資深員工及高層管理者,對照香港社會發展的脈絡,追溯大家樂開創、擴張、發展的故事,以及企業文化的累積和傳承。
啟地香港人民食堂: “食品王國”第一基勒是賣漢堡嗎?
故事要追溯到中國上個世紀,大家樂的創辦人來自我們廣東梅縣羅氏家族,為了能夠擺脫窮鄉僻壤,這群客家小子,由貧窮落後山區、漂泊南洋、接受社會教育、經曆以及戰亂,孜孜不倦地創業,將大家樂發展為企業一個發展香港作為招牌。
目前,大家樂旗下近20個餐廳品牌,不論大商場、大家樂集團見到因為疫情原因市民不但無法開工,還要自費購買口罩和酒精等防禦用品,特已退女戶了區區「家」油社區支援計劃,和40個以上社區共同合作,為基層送飯和物質等產品,第一階段在今年三月已經開始,先是向鄰舍輔導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等5間機構,捐助出總價值$30萬的大家樂和一粥麵的現金券,而這些可以幫助到2,000人! 放假就去了買大家樂下午茶,看到有個炒的下午茶叫日式炒烏冬茶餐可配西多士半件都幾吸引,三十元左右都幾抵食,而飲品再加錢配紅豆冰,等了幾分鐘就可以取 一開始都沒怎麼留意,但是後來才發覺,原來仔細算一算我一星期都會最少去吃大家樂4-5次,之後又在網上看人介紹說在Club100大家樂會員App登記做會員會有好處和優惠可得,就馬上下載來用,一用就一直用到了現在。小屋苑都有大家樂食肆的身影。然而,它的前身你一定猜不到,竟然是賣漢堡的! 第一棟房子只是劇院旁邊的一家小吃店!
80年代拓新市鎮 緊隨開鋪
盡管現時香港的中西式快餐店非常普遍,而且在六、七十年代,中午時分,餐廳爆滿,但香港並沒有快餐店,工薪階層吃午餐成為一個問題,畢竟,每天外出就餐未必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
啟地香港人民食堂: “食品王國”第一基勒是賣漢堡嗎?
頭頂著個長方形木盤的是“包夥食”的人,正要把學生午餐時間送到香港中環公司寫字樓去。
因此,一些富有同情心的公司提供午餐,並邀請阿姨做飯。香港寸金尺土,廚房建設用地所需要的設施,真的不易進行解決,於是我們有人可以想到找人“包夥食”。
原“食品包裝”是由熟食檔提供,後來又出現了一些在唐樓家食肆。
當時,1969年羅芳祥在銅鑼灣糖街開大家樂小吃店,靠煎香的漢堡包做招徠。當時,公司“包夥食”制度或遭取消,其兄羅騰祥及侄兒羅開睦瞥見打工仔放飯醫肚的市場,遂於1972年在佐敦道開大家樂,往後被稱為母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