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其他身體器官一樣,大腦也會生病。當大腦沒有任何外力,血管,新陳代謝等致病因素時,它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腦結構損傷或腦功能障礙,導致思維和情緒等異常行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精神疾病。其中,聽覺障礙是一種發生在年輕人腦部病變中的精神疾病,是一種精神疾病。如果疾病之後是其他外部因素,如生活壓力和感受,則會引起患者的思考。行為,情緒表達,現實感知扭曲和紊亂等症狀更加不穩定。
楊豔光說,根據研究,每1000人中就有4到7人患有精神障礙。社會負擔的代價高於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它也是世界十大疾病之一。在台灣,精神障礙患者的平均年治療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2017年國民生產總值約2.3萬美元)的1.1%,其中包括藥品的直接費用。由於85%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家庭就業也受到影響,間接成本急劇增加。
思覺失調到底是怎麼的精神病呢?友心情電臺邀請了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專家教授一起來解析思覺失調的病狀根源,發病現象以及治療的方法,同時也邀請了思覺失調精神病康復者分享治病過程以及有效的治療方法等。讓社會大眾能更加深刻了解這些病症。
目前,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分為口服和注射兩種。過去精神障礙患者口服藥物不方便,80%以上的患者認知功能和疾病意識差。沒有家人的照顧和提醒,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按時服藥,擔心病情會再次惡化。臨床研究表明,新一代長效注射劑能改善精神障礙患者的症狀和社會功能,且每月僅定期一次。新制劑可在3個月內每月給藥一次,在體內可長期維持一定濃度的療效。對於疑似服藥過多的患者麻煩或服藥依從性不好。長效注射劑將大大提高拒絕服藥患者用藥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心理障礙治療的最大瓶頸是長期持續治療。對於患者,常規藥物治療的比例一般不高,容易引起多次複發,每次複發都會導致症狀惡化,療效惡化。楊延光校長提醒說,治療方法有兩個方面,一是治療方式越簡單,選擇越好,例如使用長效注射劑,不僅可以維持療效和低副作用,從而有效地控制病情;那就是預防,目的是避免最壞的情況,在降低風險的時候得到健康的生活,因為健康不用賭博的方式去面對,所以當病情得到控制時,不要冒著機會再也不發生,治療不應停止或中斷藥物治療,以穩定病情不再惡化,以恢複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