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最近媒體上紛紛曝出嬰兒因遊泳而皮膚感染、頭頸受傷,甚至溺斃的新聞,許多家長開始懷疑,到底該不該讓寶寶去遊泳呢?
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教授王玉璽指出了嬰幼兒遊泳的三個主要問題:
踏單車我還可以自己教,但游泳就恐怕不能了。所以就讓鯨魚家姐在史丹福游泳學校參加。
1。使用脖圈傷害頸椎。脖圈不僅容易擦傷嬰兒脖頸的皮膚,也容易傷害他們稚嫩的頸椎。同時,如果太緊,可能會壓迫氣管,造成窒息,或壓迫頸動脈竇減慢心率,甚至休克,如果太松,可能會導致頭部滑出,導致溺水。
2。衛生和安全無保障。寶寶柔嫩的身體結構對遊泳池的水溫、水質、水深、浮力、消毒和安全設施都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如果您不及時更換水並且許多嬰兒一起洗澡,可能會導致皮膚交叉感染。
3、操作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能。許多所謂的“嬰兒遊泳教練”、“嬰兒撫觸師”都很難保證資質,多數都沒有進行過正規的學習和實踐,所以就出現了新生兒被“撫觸”後頸部腫脹、哭鬧不止的事例。
踏單車我還可以自己教,但游泳就恐怕不能了。所以就讓鯨魚家姐在史丹福游泳學校參加。
提示:美國人不需要領子
這個想法還遭到了6名兒科醫生的反對,一名美國女醫生認為這種鍛煉方式不可思議:“嬰兒全身骨骼都沒有發育成熟,更何況很脆弱的脖子,弄不好還可能傷及脊椎神經系統。”醫生們建議,寶寶1歲以後可以用腋下的泳圈;1歲以前,最好用淺淺的遊泳池,坐著剛好淹到屁股,趴著寶寶也能把頭仰起露出鼻子;或者是親子遊泳,爸爸媽媽用手臂托住寶寶,一起在水中玩耍。
不少華人媽媽發帖,“脖圈我找遍迪拜沒得賣。”“法國這裏是寶寶四個月才給下水的。沒人用項圈遊泳池的水很淺,池底也有同樣的防滑設備,家長們扶著孩子搖曳著水花。
據悉,美國不僅禁止使用脖圈,對嬰兒遊泳的相關從業人員也有嚴格的要求。所有教員必須參加數周的嬰兒水上生存課程,獲得紅十字會心肺複蘇和緊急救援證書和紅十字會水上安全教練證書,並在教授嬰兒遊泳之前成為遊泳協會正式認可的會員。
踏單車我還可以自己教,但游泳就恐怕不能了。所以就讓鯨魚家姐在史丹福游泳學校參加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