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當年綠色力量在暑假搞綠色小學時,與初生之犢但滿腔熱血的佳哥有機會共事、多少個晚上大伙人圍起來檢討完一天工作還要商議明天大計才能回家休息。今天,十多年過後,綠小的精神終能在自然學校得以延續,還有一班人對教育還存半點盼望,目光遠大,不攀緣不妥協,這個社會還有希望。
佳哥今天貴為校長,且熱誠未減,更當起舵主之職,這裡hong kong summer school為你鼓掌、打氣、默禱。
= = = = = = =
綠色小學 學得自然
奮鬥10年今創校
【明 報專訊2007年10月8日】從車水馬龍的市中心走過去,約10分鐘便來到另一片天地——綠樹環繞的操場上,白鷺、楓葉、蟲蟲談笑甚歡,海豚和藍天追逐嬉戲,海浪跟小花狗揮手 道別……這不是童話世界,而是自然學校裏的情景。在這裏,校長、老師、小孩、家長地位平等,一概以自然萬物為名相稱。
籌備近15年、本港首間綠色小學「鄉師自然學校」今日開課,以人為本、自主學習是基礎價值;天然簡樸、自信主動、悅學愛智,是對學生的最大期望。
曾任教村校8年、綽號「一葉」的校長劉永佳,細數過去十多年創校歷程﹕93年成立提倡「情意自然教育」的團體「自然協會」;96年定下10年創校藍圖;04年起遠赴外國另類學校取經;05年正式向教統局申請辦學……等了又等,不得要領。
2007年在現址的鄉師同學會舊校向教統局申請註冊及批核新課程,再等半年,終於獲發學校註冊證明書。10多年的等待,一葉校長只輕輕帶過﹕「這是漫長的奮鬥。」
校內的班級編制採取「混齡」學習方式,學生上午學習中英數三大必修科,下午則是選修課,從健康與體育、社會與人文、藝術與工藝、自然與生活科技四大範疇中選取喜歡的科目,每天並安排一節生活導師課,由學生選擇喜歡的教師擔當生活導師,分享生活感受,或進行團體活動。
“自然學校現有4名教師,均具大專學歷,此外亦有數名兼職導師及義工任教部分選修科,師生比例維持在約1:10。”
課 程還包括清潔打掃等服務,強調從自然生活和遊戲中學習。儘管課程與主流小學有別,但屬正式私立學校,會參加中學統一派位,在制度上與主流教育銜接。為體現 民主法治精神,學校沒有校規,而是由師生共同議定和修改學校公約,遇有紛爭便召開「生活法庭」,由教師或學長擔任法官,學生任陪審團,聽取雙方陳辭後裁 決。
難覓捐助經費 學費每年4萬
現時學校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經費。一葉校長說,由於資金來源只有學費及捐款,現時學生每年要交4萬元學費,全職教師薪酬僅夠生活,有家長就是付擔不起學費而無法讓子女入學。
儘管如此,他仍有信心自然學校可以辦下去﹕「世間很多學問與知識都源於大自然,然而近年人類與自然愈來愈失去平衡,問題迫在眉睫……我相信以自然學校的理念,會有愈來愈多的家長與師生認同。」
明報記者 林茵
= = = = =
鄉師自然學校資料 2007年10月8日
【明報專訊】收生名額﹕30人(尚餘16個學額)
收取班級﹕升小一至升小四
班級編制﹕按能力編班,混齡上課,每組不多於15人
師生比例﹕1﹕10以下
上課時間﹕上午9﹕00至下午4﹕00
學費﹕4萬元一年,分10期繳交,每月4000元
註﹕可申請政府車船津貼;學生須自備午膳,便服上學
相關文章: